加拿大油氣投資環境變化及應對策略
近20年來,美國因頁巖革命使得油氣產量快速增加,2017年實現了天然氣凈出口,2019年9月原油和成品油的出口量首度超過進口量。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計,美國將在2020年成為原油和成品油的凈出口國。美國的能源獨立不僅改變了世界能源供需格局,也對主要產油國的油氣發展戰略產生深遠的影響,尤其是給鄰國加拿大的油氣出口帶來顯著的影響。加拿大的能源出口幾乎完全局限于美國市場,投資環境的變化給在加拿大投資的外國石油公司和服務商都帶來了新挑戰。本文在分析加拿大油氣資源特征、出口現狀、投資環境變化等的基礎上,結合國際石油公司在加拿大投資策略的變化,對中國公司在加拿大投資的現有項目提出策略建議。
1、加拿大油氣資源與出口概況
1.1 油氣資源豐富
加拿大油氣資源豐富,尤其是油砂、頁巖油氣和致密油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豐富,集中富集在加拿大西部的艾伯塔盆地。技術進步尤其是蒸汽輔助重力泄油技術(SAGD)的應用使得油砂資源得以經濟開發,水平井和大型水力壓裂技術使得致密儲層的油氣產量大幅度增加。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9》的數據,2018年度加拿大原油剩余可采儲量為271億噸,占世界剩余可采儲量的10%,居世界第3位(僅次于委內瑞拉和沙特阿拉伯),其中96%是油砂油儲量。2018年原油產量(含原油、頁巖油、油砂、凝析油和天然氣液)達到2.56億噸,主要來自油砂。原油產量中63.3%是瀝青油(53%是通過蒸汽輔助重力泄油技術開采的,47%通過礦采法開采)。加拿大成為了世界第四大原油生產國,僅次于美國、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
近20年的《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公布的加拿大天然氣剩余可采儲量基本維持在1.6萬億~2.0萬億立方米,產量也有一定波動。2018年加拿大天然氣產量為1847億立方米,是世界第四大天然氣生產國(前三位是美國、俄羅斯和伊朗)。
加拿大待發現的非常規油氣資源也非常豐富,主要也分布在艾伯塔盆地。非常規原油的可采資源量為405.4億噸,占全球的9.6%,其中油砂可采資源量為384.7億噸,致密油為12.4億噸,頁巖油為8.3億噸。非常規天然氣為16.2萬億立方米,占全球的8.3%,其中煤層氣為9.3萬億立方米,致密氣為1萬億立方米,頁巖氣為5.9萬億立方米。
1.2 油氣出口路徑單一
加拿大油氣出口幾乎完全局限于美國。該國原油產量的70%都要出口,出口量排名世界第四,其中96%出口到美國。加拿大原油出口主要通道只有兩條:一是橫加管道公司(TransCanada)的拱頂石(Keystone)管道,輸送能力為59.1萬桶/日;二是安橋公司(Enbridge)的主管線(Mainline),輸送能力為285.1萬桶/日(見圖1)。
這兩條管道采用順序輸送和分輸的方式輸送輕油和重油,2018年原油平均日輸量為383萬桶/日。
加拿大是世界第四大天然氣出口國,僅次于俄羅斯、卡塔爾和挪威,2018年凈出口量為553億立方米,主要出口到美國。外輸管道分為西、中、東3條通道,其中西岸能源(WestcoastEnergy)管道位于西部,聯盟(Alliance)管道位于中部,橫加管道位于中東部(見圖2)。
1.3 油氣出口價格遠低于國際水平
加拿大生產的瀝青油需通過改質或摻稀等方式改善流動性能后才能外輸,導致油砂生產成本和運輸成本大大增加。加拿大西部精選原油價格(WCS)與美國WTI原油價格之間的差額達到10~20美元/桶,2018年價差達到30美元/桶。盡管加拿大出口到美國的原油數量在增加,但油價卻在降低(見圖3)。
受美國天然氣產量大幅上升的沖擊,加拿大對美國的天然氣凈出口量在持續下降,已從2008年的873億立方米下降至2018年的553億立方米;天然氣價格也從2014年的均價3.87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下降到2018年的1.12美元/百萬英熱單位(見圖4)。
據IHS報道,2010-2016年,加拿大西部的天然氣價格與美國亨利中心的天然氣價格差平均約為0.50美元/千立方英尺,2017年以來這一價差已大幅擴大至2.7美元/千立方英尺。
1.4“照付不議”合同加重上游成本負擔
加拿大是一個市場非常完善的國家,上游生產過程中需要的天然氣、水、電等和中游油氣管道輸送都是采用“照付不議”合同模式,服務商自我保護意識強,對油氣生產商的要求高。如果上游生產商出現產能不足的狀況,就會出現大額的“照付不議”金額,甚至賠款。這將會造成上游生產成本和外輸成本大大增加,操作費中固定費用占到75%,給項目效益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2、加拿大投資環境的變化
2.1 政府監管趨嚴,投資環境變差
2019年10月,特魯多領導的自由黨在新一屆加拿大聯邦議會選舉中以微弱優勢獲得勝利。特魯多政府推行碳稅和嚴格的氣候政策,極大地打擊了油氣企業的積極性,聯邦政府和生產省地方政府的關系進一步復雜化。本土公司對加拿大的投資環境也感到擔憂,加拿大歷史最悠久的石油巨頭加拿大第一能源公司(EnCana)已將公司改名為Ovintiv,并將總部遷至美國,公司創始人之一摩根在接受加拿大廣播公司(CBC)采訪時表示:加拿大能源業發展環境“太惡劣了”。投資環境變差也使服務商感到擔心,2014年油價暴跌前,加拿大石油產區約有900座鉆機,而到2020年2月還剩約244座,很多服務商開始往美國轉移。
2.2 新建管道受阻,限制增產努力
2013年,金德爾摩根(KinderMorgan)公司提出對跨山管道(TransMountain)進行擴建,將管道輸送能力增加2倍,達到89萬桶/日。橫加能源公司和安橋公司也分別提出了各自的管道項目,這些項目如果能夠建成運行將大大提升艾伯塔省原油外輸能力。2010年,加拿大政府首次批準了建設拱頂石XL管道項目方案,但美國一直拖延批準該方案。2018年,加拿大政府收購了跨山管道擴建項目,但還未能開工建設。此外,近幾年的鐵路運輸也被證明是一個不可行的替代方案。
環保主義者和一些土著團體長期反對這些管道擴建項目,這使外輸成為艾伯塔省原油生產的瓶頸,該省企業不得不于2019年削減產量。在特魯多宣布連任的第二天,多家公司宣布裁員達1萬多人。2019年12月16日,加拿大聯邦上訴法院裁決,土著團體對跨山管道擴建的上訴符合標準,看來石油管道擴建工程還面臨法律障礙。
2.3 環境問題復雜,開采成本增加
環境和氣候問題在加拿大能源政策制定和監管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給油氣業帶來了額外的壓力。2016年12月,由特魯多領導的加拿大政府提出了一項為期5年的禁令,暫停加拿大北極近海地區的勘探開發活動,并于2019年實施了一項新的重大能源項目影響評估程序。省級政府也對油氣業的政策和監管施加重大影響,導致監管結構復雜。
露天開采油砂的做法對環境要求高,恢復周期長,投資大,受到嚴格監管。蒸汽輔助重力泄油技術開采油砂的碳排放量比常規石油高12%。油砂開發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加拿大的11%,占全球總排放量的0.1%。2019年起,加拿大開始征收碳稅,從20美元/噸的低價開始,每年以10美元/噸幅度上漲,至2022年漲到50美元/噸為止,顯然這將增加油砂生產成本。
2.4 國際石油公司拋售油砂資產
2014年下半年全球油價斷崖式下跌以來,國際石油公司不斷減持或出售加拿大項目資產,將投資重點轉移到美國非常規油氣領域,而加拿大當地公司在增持油砂等非常規資產。2016年以來,加拿大境內超過1億加元的油氣資產交易達到37個,總交易金額為538.75億加元。其中,油砂項目12個,交易額為403.77億加元(其中蒸汽輔助重力泄油技術項目8個,交易額為190.98億加元),占總交易額的74.95%,是近4年中交易額最大的資產;致密油氣項目25個,其中泥盆系蒙特尼(Montney)組頁巖油氣項目14個,交易額為81.56億加元,占總交易額的15.14%,白堊系維金(Viking)組致密油氣項目6個,交易額36.27億加元,占總交易額的6.73%。從年份上看,2016年12個,交易額73.26億加元;2017年10個,交易額349.31億加元;2018年11個,交易額59.13億加元;2019年4個,交易額57.08億加元(見表1)
本土公司成為加拿大主要油砂生產商。2018年,加拿大油砂開采最大的6個項目分別為辛克魯德公司(Syncrude)礦采項目(30.2萬桶/日)、阿薩巴斯卡油砂項目(25.9萬桶/日)、加拿大自然資源有限公司地平線(Horizon)礦采項目(26.4萬桶/日)、森科能源公司基礎(Base)礦采項目(25.9萬桶/日)、帝國石油公司的卡爾(Kearl)礦采項目(22.3萬桶/日)和福特山能源合資公司(FortHills)礦采項目(12.5萬桶/日);采用蒸汽輔助重力泄油技術開采的4個
最大項目分別是森科能源公司的法爾巴格和麥肯河(FirebagandMacKayRiver)項目(24.2萬桶/日)、塞諾佛斯能源公司的克里斯蒂娜湖(ChristinaLake)項目(20.1萬桶/日)和福斯特溪(FosterCreek)項目(16.2萬桶/日),以及帝國石油公司的冷湖(ColdLake)項目(14.8萬桶/日)。
2.5LNG規劃項目眾多,最終落地寥寥
加拿大天然氣資源豐富,當前天然氣出口唯一目的國是美國,如果要出口到其他國家,那么液化后出口是唯一途徑。國際大石油公司曾試圖建設液化天然氣(LNG)廠以打開加拿大天然氣出口通路,但都受到很大的阻礙。
2013年11月,尼克森(Nexen)能源公司(同年被中國海油收購)與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簽署了土地專營協議,擬對在魯珀特王子港西側的迪格比島建造LNG處理廠及出口終端進行可行性評估,將尼克森能源公司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開采的頁巖氣液化后出口到亞太市場。根據原計劃,名為極光LNG(AuroraLNG)的項目總投資將達到200億美元。原設計年產能為2400萬噸,分兩期建設,第一期年產能為1200萬噸。2017年9月14日,中國海油發布公告稱,終止該項目可行性研究,主要原因是宏觀經濟環境不支持再開展大型液化項目。
2015年,埃克森美孚公司決定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魯珀特王子港地區建造一個大型LNG出口項目,由埃克森美孚加拿大有限公司和帝國石油公司各持50%股份,計劃建造6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年產能500萬噸,總投資250億加元。但經過3年多的論證,2018年12月這兩家公司決定終止該項目。
最初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西海岸擬建的LNG項目共有18個,目前僅有由殼牌(40%)牽頭,中國石油參股15%及其他合作伙伴組成的加拿大LNG合資公司于2019年10月做出最終投資決定。該項目總投資400億美元,計劃一期建設的年產能為1400萬噸,最終整體年產能達到2800萬噸。原計劃2019年投產,目前計劃2024年投產,由各伙伴負責氣源供應和LNG銷售。
3、中國企業在加拿大油氣投資情況
1992年4月,中國石油與加拿大艾伯塔省簽署了《關于中國石油參與地下測試設施(UTF)項目的協議》(UTF:undergroundtestfacility),成立的中國石油(加拿大)有限公司擁有多個租賃區,開啟了中國石油企業在加拿大的投資。此后,尤其是蒸汽輔助重力泄油技術成熟應用導致原油儲量大幅增加以來,多家國際大石油公司積極布局加拿大油砂項目。中國的石油公司前后投資210多億美元收并購了一批加拿大非常規油氣資產(見表2)。
例如,中國石油收并購了麥肯河/多佛油砂項目、多沃內頁巖油氣項目和白樺地致密氣等3大項目;中國石化收購了康菲公司在辛克魯德公司的權益、西年科能源公司(SynencoEnergy)的北極之光和日光(Daylight)3大項目;中國海油收并購了MEG、OPTI和尼克森公司(Nexen)等;中投公司和延長石油分別在2010年和2014年收并購了加拿大油砂資。
從以上交易看,中國企業在加拿大的油氣資產交易存在如下特點。
(1)以非作業者和非常規油氣資產為主,對項目掌控的力度低。絕大部分資產都是在2010-2014年油價在80美元/桶以上期間收并購的(見圖5),
除中國海油并購的尼克森公司有第三國的常規油氣資產外,其他項目都是加拿大境內的非常規油氣資產,只有4個項目是作業者,其他均為非作業者項目,有的是“小股份、大投資、非作業者項目”,在項目經營策略上缺乏掌控權。面對低油價,作業者因其投資已經回收而不再繼續投資上產時,非作業者往往無法作為。
(2)以議標為主,在高油價背景下普遍出價高。2005-2014年以來,中國企業并購的12個項目的單價均大于1億加元,其中大于10億加元的項目有7個,占并購款總額的96%以上,主要為油砂資產。通過購買當地上市公司獲得加拿大油氣資產,溢價普遍較高。例如,延長石油的項目收購價格為每股1.18加元,較其前一天收盤價溢價42%。中國海油以每股27.50美元的價格現金收購尼克森公司普通股,比此前20個交易日成交加權平均價溢價66%。
(3)對地下資源的經濟性缺乏認識,導致“資源詛咒”。“資源詛咒”這一現象在海外油氣資產并購中經常出現,即過高地估計了儲量、未來產能和項目凈現值,項目可能不會按期望那樣收回投資,這也是“贏家的詛咒”。關于資源量和儲量的定義,中國與西方國家存在理解差異。中方往往重視物理量,對經濟性缺乏足夠重視,有時誤把資源量當成儲量,在沒有試采的情況下,對可采儲量和單井產量的估算過于樂觀,造成項目投產后無法達產。例如,中國海油并購的OPTI公司項目,工作權益下(扣除礦費前)的瀝青儲量和資源量估計為1.95億桶探明儲量、5.34億桶控制儲量、11億桶潛在資源量和3.35億桶遠景資源量。當時認為這些儲量和資源量足夠支持約43萬桶/日(OPTI公司權益份額為15萬桶/日)的瀝青產量,而2018年中國海油的實際權益產量僅為6.4萬桶/日。
(4)對非常規油氣項目的開采技術缺乏充分了解和掌握。蒸汽輔助重力泄油技術是加拿大最早研發成功并大面積推廣的,中國利用蒸汽輔助重力泄油技術雖然在稠油開采方面取得成功,但面對加拿大埋深小于300米的油砂項目,還是低估了它的復雜性和特殊性,缺乏開采的經驗和配套的技術措施。對于頁巖油氣和致密油氣項目,長水平井鉆完井和多級水力壓裂技術是關鍵,中國企業的技術水平遠不及加拿大當地的技術水平。
(5)對油價的預期值過高,導致經濟效益普遍不好。評價項目時采用布倫特油價80美元/桶作為評價基準,而這一價格遠高于2014年以后的油價水平。與此同時,對項目的一體化重視不夠,對油氣出口通道和油氣銷售價格的預測過于樂觀,沒有估計到美國能源獨立對加拿大油氣出口價格的負面影響。簽署了大量的上游水電氣供應和管道外輸的“照付不議”協議,在項目不達產的情況下,上游操作費和外輸管輸費居高不下,項目經濟性大打折扣,有的項目投產之日就是虧損之時。
4、關于中國企業在加拿大油氣項目的應對策略建議
未來,在國際油價長期低位寬幅振蕩、油氣出路受限、瀝青油價超低和新增碳稅等情況下,如果加拿大的外輸管道不能在短期內開工建設以打破外輸出口瓶頸,那么中方在加拿大的項目要實現效益開發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借鑒國際石油公司在加拿大投資策略的調整,筆者對中國的石油公司在加拿大油氣資產的下一步運作提出幾點參考性建議。
4.1 采取“歸核化戰略”,開展資產的合資合作
近年來,國際大石油公司紛紛采取“歸核化戰略”,剝離非核心業務,分化虧損資產,回歸主業,通過資產處置,把現金流集中到核心業務。2001年,戴文能源公司以46億美元收購安德森勘探公司,成為加拿大第三大獨立天然氣生產商,2019年則以28億美元出售其全部加拿大資產回到美國市場。2018年,殼牌公司提出300億美元的資產處置計劃,其加拿大資產的處置就是該計劃的組成部分。雪佛龍公司不斷縮減地區規模,收縮業務范圍,只保留優質資產,“四大”核心地區(北美、亞太、西非和哈薩克斯坦)的資產占其上游資產的70%以上。目前,中國公司在加拿大的非常規項目資產效益情況各不相同,需要根據各公司戰略,研究資產潛在價值,采取靈活方式進行合資合作,甚至直接處置資產,“輕裝上陣”,把資金用到效益更好的項目。
4.2 加強前期試采,確保儲量估算和產能評價的準確性
中方的多個項目在收并購時看重的是地下資源量巨大,對開采難度和采收率沒能準確估算。目前,這些項目大部分已進入早期生產階段,油砂項目的蒸汽輔助重力泄油技術得以廣泛應用,頁巖油氣和致密油氣項目的大規模水平井鉆完井和水力壓裂技術也大面積推廣。對此,建議基于加拿大非常規油氣儲量規范和近年生產情況,開展深度儲量評價和產能預測,重新規劃每個項目的產能剖面,更準確地評估項目效益。
4.3研究加拿大天然氣合作模式,定準LNG目標市場
亞太地區天然氣消費潛力大,市場價格遠高于北美天然氣價格。地域特點決定了加拿大天然氣向美國之外地區的出口將以LNG為主。投資建設LNG是唯一的選擇。目前,由殼牌公司主導的加拿大唯一一個LNG項目一旦成功,將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建議開展加拿大天然氣上下游一體化研究,在資源有保障的前提下,選擇合適地點建設LNG廠。在投資方式上,以多伙伴聯合投資為佳。發揮中國天然氣消費市場的優勢,建立穩定的天然氣供應到中國的渠道,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4.4 加大創新力度做好現有項目,審慎進入新的非常規項目
加拿大雖然油氣資源豐富,但以油砂和致密油氣為主,這些資源對技術的要求高。要加強文化融合,用好當地員工,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雙方員工共同開展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研究,對項目進行客觀全面的技術經濟評估,拿出應對策略。盡可能與服務商就已經簽署的各種“照付不議”協議進行再談判,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讓項目早日走出困境。加拿大LNG項目的氣源和銷售由各伙伴負責,中方要提前謀劃,鎖定氣源,避免投產時因氣源不足產生“照付不議”賠償。加拿大的法律法規非常嚴格,西方公司逐步撤出加拿大非常規油氣市場,在油氣外輸管線和LNG市場沒有明顯改善之前,中方須審慎進入新的非常規油氣項目。
4.5 密切關注美國對加拿大的影響,做好應變準備
北美是一個統一的市場,美國和加拿大的鄰國關系和聯盟關系,決定了美國對加拿大的控制力度不會減小,而且已有先例表明加方對中國公司存在非理性政治驅動。盡管美國實現了能源獨立,但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近期發布的研究預測,美國的原油產量峰值可能在2030年左右到來,約為1400萬桶/日,這一產量水平將持續到2040年左右。此后,美國還會成為油氣凈進口國,對美國來說,加拿大的供應優勢遠超油氣資源豐富的委內瑞拉和中東地區。因此,美國對加拿大新建外輸管道將會繼續施加影響,盡可能推遲或阻礙。對此要有充分的認識和預期,要密切跟蹤加拿大拱頂石和跨山管道的批復和進展,一旦真正啟動建設,勢必會帶動油砂項目的開發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