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拉美地區能源合作情況分析及 未來發展趨勢預判
通過對中國在拉美地區油氣以及新能源項目合作情況的分析,預判中國與該地區的能源合作將延續以傳統能源為主體,并向縱深發展;會以新能源發展為未來方向;將打造期貨市場,擁有定價話語權;將加大對海外基建項目的貸款支持等4個發展趨勢。提出建立多元化國際石油貿易機制,加強各種基礎設施以及多邊國際能源合作框架的建設力度;建設中拉各種投資風險管控機制;加強能源領域規則對接合作機制建設等3個保障性建議。
1993年,中國與拉美地區開啟首次貿易合作,同時也拉開了中國與該地區能源合作的序幕。近三十年間,拉美地區成為中國進口石油的重要區域,彼此開展了石油、天然氣進出口、油氣田投資開發等多項業務。近年來,中國與拉美地區的新能源合作異軍突起,彼此都表現出強勁的需求,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筆者通過對中國與拉美地區能源合作情況的梳理與分析,對未來中拉能源合作的前景趨勢作出預判,以期為中拉能源合作良性而穩定的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一、拉美地區油氣儲量及生產情況分析
(一)儲量
拉美地區油氣資源豐富,是世界主要油氣產區之一,其油氣資源主要集中在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等11個國家。其中,主要產油國有委內瑞拉、巴西、哥倫比亞、阿根廷、墨西哥、圭亞那和厄瓜多爾等;主要產氣國有委內瑞拉、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玻利維亞以及秘魯等。截至2020年,拉美油氣剩余探明儲量分別約為527億噸和80755億m3。
在石油資源儲量方面,截至2020年,全球石油儲量約1.7萬億桶,拉美地區占比19.0%,大約共計3292億桶。2006—2021年間,拉美各國加大石油勘探力度,盡管2020—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勘探力度有所減弱,但總的來說,部分國家儲量仍增長迅猛。巴西國家石油、天然氣和生物燃料局(ANP)2022年公布的資源和儲量年度公報顯示,2021年巴西石油探明儲量約為132.4億桶,新增11.0%。2007年,委內瑞拉石油探明儲量約1000億桶,2021年達到約3040億桶,14年間新增儲量增長率超過2倍。
(二)生產情況
拉美地區以產油為主,天然氣為輔。2019年《BP世界能源統計年檢》顯示,墨西哥、委內瑞拉、巴西、哥倫比亞的石油產量約為4.2億噸,約占世界總產量的10.6%,其中墨西哥占比3.7%、委內瑞拉占比3.2%、巴西占比2.7%、哥倫比亞占比1.0%;該地區天然氣產量約為1735億m3,約占全球天然氣產量的4.35%。
然而,與世界相關總量相比,拉美地區的石油產量遠不及其儲量的占比,大概僅為世界總產量的7%。全球石油產量在2020年大約為8839.1萬桶/天,受疫情影響環比降低6.92%,近10年年均增幅0.6%,但拉美地區的石油產量呈緩慢下降態勢,由2009年的大約960萬桶/天下降到2019年的大約625萬桶/天,下降率為34.9%。例如2020年,委內瑞拉受美國制裁以及新冠疫情影響,石油產量嚴重下跌,儲產比高達1542.1。不過拉美地區的這種情況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在產量逐步回升的情況下,儲產比估計會逐漸降低。
二、中國與拉美地區油氣合作情況分析
近年來,中國綜合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以及本土石化企業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與拉美地區的能源合作逐年深化。由于拉美各國在油氣資源賦存、供需結構、行業管制和開發技術等領域的發展存在較大差異,中國與拉美地區的能源合作對象廣泛且形式多樣。2003—2007年,中國與拉美地區的油氣合作項目近90%是與厄瓜多爾和委內瑞拉等國簽訂的;2009—2010年,重點加強了與巴西和阿根廷的合作;2010—2020年,與玻利維亞、圭亞那等國開展合作,合作方式主要有:原油出口、勘探開發、簽訂服務合同以及“貸款換石油”等。
(一)中國從拉美國家進口石油的份額及市場占有率
截至2021年,全球共有45個國家向中國出口石油,其中拉美國家有委內瑞拉、巴西、阿根廷、哥倫比亞、墨西哥和厄瓜多爾等。據中國海關統計,中國從拉美地區進口石油的總量2003年約為83.79萬噸,2020年約為7862.0萬噸,期間基本呈逐年上升趨勢;2021年的進口總量受新冠疫情等影響有所下降,約為4494.0萬噸[9]。有關2003—2021年中國從拉美地區進口的石油總量具體數據統計見表1;從拉美主要石油輸出國進口的石油量具體數據統計見表2。
根據表2可知,委內瑞拉、厄瓜多爾、巴西、阿根廷和哥倫比亞,是截至目前拉美地區向中國出口石油較多的國家,而委內瑞拉和巴西是其中最為穩定且可持續的供應國,其次是阿根廷、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和墨西哥。玻利維亞、圭亞那、古巴、巴拿馬等則逐漸成為中國在拉美地區新的石油供應國。
為降低風險,減少對地緣政治風險較高區域石油的過度依賴,目前拉美地區已成為中國進口石油的重要供應地和戰略區域。從該地區進口的石油量在中國石油進口總量中所占比重越來越高,由2003年的0.92%上升到2015年的16.22%。有關2003—2021年中國從拉美地區進口石油量占當年石油進口總量比重的具體數據統計見表3。
(二)中國購買拉美地區石油的模式、價格以及拉美地區石油品質統計
中國在拉美地區購買石油主要通過3個渠道。一是單純用美元購買;二是通過國企在拉美國家不斷的投資、并購,獲得該國的石油儲量使用權;三是中國銀行通過“貸款換石油”模式,與拉美國家簽訂貸款及石油長期出口協議。
國際石油市場分為現貨和期貨兩種,國際油價主要以期貨價格為主。中國從拉美地區進口石油,多數通過現貨和期貨交易。2019年前,中國在拉美地區進口石油期貨的定價權以西方的WTI原油和布倫特原油定價系統為基準。2019年后,中國加快建設上海國際能源結算中心,建立了美元之外的結算體系,將人民幣引入國際石油定價業務。
中國在拉美地區購買石油的價格,2012年之前屬于較高位;2017—2019年之間屬于中等位;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降至低位,最低價格為40.02美元/桶;2021年油價逐漸上漲,價格開始回升。2022年3月,國際油價漲至137.64美元/桶,創下14年來的新高,隨后回落至大約102.54美元/桶,相比2021年底的大約75.40美元/桶增幅約35.9%。2022年,拉美地區的石油價格也維持在85美元/桶以上。可見,戰爭、疫情以及市場供應失衡等因素對石油價格影響巨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和華盛頓智庫美洲對話組織(Inter-AmericanDialogue)發布的數據顯示,在高油價背景下,中國從拉美地區進口石油的成本低于從世界其他地區進口石油的成本。這得益于中國在拉美地區大規模的“份額油”投資。
2020年,巴西出口石油總量大約100多萬桶,其中多數運往中國,巴西已成為中國第三大石油供應國。中國之所以每年會以高價購買巴西石油,是因為中國對巴西優質中低硫石油需求強勁。而拉美地區出產的石油多數為中質、高硫、低酸油。
巴西布齊奧斯(Buzios)的原油在價格上比重質、酸類原油便宜,且更易提煉出高質量、低排放的燃料,也適合與較低質量等級的原油混合以生產更高質量的煉制原料。巴西盧拉(Lula)原油易提煉成高品質的汽油、柴油或其他燃料。委內瑞拉的奧里乳化油(Orimulsion)可長距離輸送,品質優于重油和煤,有價格優勢,多出口歐美和亞洲,也是中國主要采購的油品之一。阿根廷的埃斯卡蘭特(Escalante)原油品質好,低硫中質,其頁巖油的品質相對較高,煉制難度和成本較低,且碳排放量也更低,優勢明顯,是中國未來進口石油的主要類型。多拉多(Dorado)原油產自哥倫比亞,屬含硫中質原油,是未來中國主要進口的參考油類。厄瓜多爾的納波(Napo)原油有腐蝕性,中國僅有少量進口。奧瑞特(Oriente)原油高硫、中質,厄瓜多爾曾于2022年7月向中國出口300萬桶這類原油。
總的來說,中國從拉美地區進口的石油主要以高質、低硫、低污染類油為主。2020年1月1日,國際海事組織(IMO)開始實施全球船用燃油限硫規定,使得中國對低硫、低污染原油的需求大幅增加。未來中國更傾向于進口布齊奧斯(Buzios)和盧拉(Lula)等地的高品質原油。
(三)中國石油企業在拉美的投資情況
拉美地區是中國石油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目標地區。中國油企已在該地區完成了合作國別優選以及油氣戰略合作伙伴布局,目前已進入戰略經營和業務新增推進期。通過充分利用自身優勢,中國油企以國家充裕的外匯儲備作為堅實后盾,創立出合作新局面。1993年10月,經國際招標,中國油企首次進入秘魯石油市場,開啟了在拉美地區參與國際油氣合作的先河。2021年底,該地區已成為中國油企重要的海外油氣項目合作戰略區,合作領域涉及勘探開發、技術服務、管道輸送、石油貿易、金融合作、環境保護等全產業鏈。
目前,中國油企已與阿根廷、巴西和委內瑞拉、墨西哥等近二十個拉美國家和地區開展了油氣項目合作。合作企業涉及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石油”)、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石化”)、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振華石油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振華石油”)、中化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化石油”)和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等國有企業,以及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東科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科瑞”)、新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地方和民營企業。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劉朝全曾于2016年指出:“中國油企在拉美地區的油氣項目投資已累計達350億美元。金融合作方面,已完成投資協議的超750億美元,所有協議超千億美元。中國在拉美地區開展的油氣合作項目有28個,其中以油為主,中石油占比最多大約71%。”
中國油企與拉美地區開展的油氣合作,項目多、范圍廣,現針對合作模式、合作范圍以及投資風險等情況進行分析。
1.合作模式
中國油企與拉美地區開展油氣合作主要通過3種方式:石油貿易、金融投資和金融合作。石油貿易分3種形式:一是采用現貨、遠期和中長期合同;二是套利交易和現金交割;三是期貨轉現貨、期貨轉掉期和差價合約等。金融投資是中國油企進入拉美市場的主要方式,具體是指競標、并購、參股等操作。由此,中國油企進入拉美市場已實現多元化,從而使拉美地區成為中國重要的戰略投資領域。金融合作主要是指中國提出的“貸款換石油”模式。但該模式在發揮巨大效能的同時,也有其軟肋。貸款利率過低、油氣源不穩定、石油價格貿易波動大等問題,都是在采用這一模式時需要謹慎思考的問題。
2.合作范圍
中國與拉美地區油氣項目的合作范圍很廣,涉及常規油氣的勘探、鉆井、開采、開發、管道的建設以及原油煉化等,具體來說主要涉及8個方面。一是巴西深海鹽下油田開發。涉及的中方企業有:中石油、中海油、振華石油、中化石油,主要參與的項目包括海洋開采、基礎設施建設、海上的配套裝備制造等。二是上游油氣勘探。涉及的中方企業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石油,合作方式主要由中方提供精準數據和優化勘探方案、優化工藝,通過采用中國先進的設備和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提高性價比。三是提供石油裝備。涉及中國相關裝備企業、振華石油等。以上企業自2007年以來,已為巴西國家石油公司提供了3艘FPSO的建造服務,并于2017年達到了30萬噸級,已形成FPSO運營總包能力。四是提供石油工程技術服務并售賣成熟的設備及技術。涉及的中方企業有: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振華石油、山東科瑞等。山東科瑞公司的氮氣技術已成功應用于世界十多個國家。該技術對稠油開采、老舊油田多輪次開采成效顯著,并于2006年和2008年先后進入哥倫比亞市場和巴西市場,且應用廣泛。五是“油氣開發+煉油”一體化合作。涉及的中方企業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相關民營企業和中國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等,主要合作國為厄瓜多爾。該國已與中石油和中國工商銀行簽署了石油區塊開發一體化合作框架協議。六是非常規油氣合作。涉及的中方企業有: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及相關民營企業。中國將在巴西、委內瑞拉等國建立非常規油氣資源合作區,并通過建設油氣戰略通道來鞏固資源擴張戰略。七是參與管道運輸建設。中石油曾于2006年3月收購了加拿大石油公司在厄瓜多爾的石油和管道資產。八是參與環境保護。涉及的中方企業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集團等。中國在拉美地區參與或合作油氣項目始終堅持環境保護的理念,實行完善的環保措施。二十多年來,中國油企在厄瓜多爾保持了零污染,在委內瑞拉積極踐行環保多重風險防控模式。
3.投資風險
中國在拉美地區投資的石油項目大都盈利良好,但也有部分項目因地緣政治和社會動蕩、匯率被擅改、法律約束不足、被收歸當地國有資產等原因被迫中斷或停止。具體來說,中國在拉美地區的石油項目投資主要存在7種風險。一是經濟、社會和政治形勢風險。拉美地區是各種政治、社會、經濟和金融等危機的爆發地。盡管大多數拉美國家已完成憲政民主轉型,但仍有部分國家存在左右翼紛爭、資源保護、環保意識、民族主義思潮與政黨選舉策略等問題,政治與社會生態環境惡劣。石油投資項目一般都規模大、見效慢,難以在一屆政府任期內完成,因此政治風險是投資拉美地區的重要考量因素。二是政策變化風險。2004—2007年間,委內瑞拉、厄瓜多爾、玻利維亞和阿根廷等國曾先后推行能源國有化改革,將本國石油資產收歸國有,導致不少企業投資受損。三是通脹和匯率變化風險。2014年以來,拉美地區因本幣低迷開始貶值加息,致使部分國家匯制特殊,比如委內瑞拉有多個匯率、古巴有兩種貨幣。這些國家的政府隨意擅改稅收政策、征收暴利稅,導致中國油企損失慘重。2007年,厄瓜多爾政府對油企征收石油超額所得金,導致中國油企投資效益大打折扣。四是勞工風險。拉美地區鼓勵投資者使用本國員工,對外籍員工的數量及其收入有所限制。而且拉美地區的工會十分強大,勞工習慣于通過組織罷工等活動維護自身權益。因此,對勞工問題的處理也比較棘手。五是環保風險。拉美地區的環保標準和補償條件越來越嚴苛。多國現行的環境破壞賠償政策讓外國油企的投資成本大大增加。六是法律風險。拉美地區部分國家對外來投資并不友好。比如,墨西哥憲法只容許本國開采油氣資源,不接受外國油企的投資;古巴則不鼓勵設立外商獨資企業。中國油企若缺乏對拉美國家外商投資政策、勞工、稅收等法律的了解,很容易觸犯相關法律。七是安全風險。石油與天然氣的自身特性導致其開采、加工、運輸等環節極易出現危險,給相關生產、設施以及人員的安全帶來很大的不穩定因素。然而,即使面對這些風險,中國始終堅持“走出去”戰略,政府的支持是各大中國油企不懼風險積極與拉美地區加強合作的主要支撐力量。
三、中國與拉美地區新能源投資情況
中國與拉美地區不但在傳統能源領域合作緊密,而且已在新能源領域展開合作。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發布的《2016年拉美可再生能源市場分析》指出,巴西、墨西哥和智利已進入全球十大可再生能源投資國。多數拉美地區國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發展計劃和發展戰略。當前,就拿烏拉圭來說,其國家90%的使用能源為可再生能源。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中新能源領域最大的投資者,未來與拉美地區在該領域的合作空間廣闊。2016年,中國宣布對巴西開展500多億美元投資計劃,其中的400多億就是用于新能源及其基礎設施建設。
(一)中國在拉美地區的新能源投資項目類型及成效
目前,拉美各國努力推動能源供給多樣化,正在打造更有利的政策法規環境,為投資者提供未來全球最具活力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尤其在清潔能源領域,拉美地區投資前景大好。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的數據顯示,拉美地區超25%的一次能源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為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預計到2050年,對綠色能源的投資將為拉美地區創造320萬個就業崗位,并為該地區國內生產總值貢獻2.4%的增長點。同時,拉美地區將可再生能源開發作為后疫情時代經濟復蘇的重要動力,提出綠色復蘇的相關計劃與倡議。中國正是瞄準了拉美這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巨大市場,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協議下,中國企業在拉美各國清潔能源項目中的參與度不斷提升,投資額總體呈增長態勢,為拉美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截至2021年,中國與拉美地區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主要有水電站、光伏太陽能、電池級碳酸鋰、智能電網、抽水蓄能、新型儲能、“源-網-荷-儲”一體化、氫能、垃圾資源化利用、光伏建筑一體化、綜合能源系統、新能源汽車、海上風電、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等,且投資成效顯著。中國與拉美地區在新能源領域的部分合作情況見表4。
(二)未來中國在拉美地區新能源投資規劃
未來,預測拉美地區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及需求將非常旺盛。中國憑借雄厚的外匯儲備,可在新能源技術合作以及產品推銷等領域在拉美地區抓住機遇,繼續開拓業務。2021年,中國與拉美地區簽署了《中國—拉共體成員國重點領域合作共同行動計劃(2022—2024)》。該計劃指出:要加強能源資源行業公共政策的交流與溝通,促進能源資源合作,特別是向更加清潔和包容的能源系統轉變;繼續深化電氣、油氣、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民用核能、能源技術裝備、電動汽車及設備、地質和能源礦產資源等領域的合作;拓展清潔能源資源相關新興產業的合作,支持企業間技術轉讓,優化礦業投資環境,并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推動節能,加強能效合作,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促進礦產資源勘查、綜合利用創新技術方法和低碳清潔技術等領域合作;加強節能和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合作。同年,中國還與拉美地區共同簽署了《中拉新能源合作企業聯合倡議》。該協議指出:應推動新能源規模化發展,加強先進技術的創新與協作;積極探索跨產業融合,維護新能源合作市場的健康發展;提升投融資便利性,促進能源可及性目標實現,引領綠色低碳發展。
四、中國與拉美地區未來能源合作前景
2014年,習近平出席在巴西利亞舉行的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時提出,要構建政治上真誠互信、經貿上合作共贏、人文上互學互鑒、國際事務中密切協作、整體合作和雙邊關系相互促進的中拉關系五位一體新格局,積極打造中拉攜手共進的命運共同體。通過對中國在拉美地區油氣以及新能源項目合作的分析,筆者認為中拉未來能源合作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4個大的方向。
一是仍以傳統能源為主體,并向縱深發展。面對中國石油需求依舊旺盛且70%以上依靠進口的嚴峻現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指出:大力發展國內傳統能源勘探確保穩定供應,并加強管道和油氣儲備設施建設完善供給;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將新能源比重提高到20%,推進能源革命,打造清潔低碳的能源體系;擴大對能源資源等的進口,并保證進口來源多元化,推動“一帶一路”共建,加強能源領域規則對接合作等。遵照《“十四五”規劃》提出的擴大能源尤其是石油進口的要求,中國已與拉美地區建立了穩定的石油貿易合作關系。這決定了中國將會持續加大與該地區更多產油國的石油縱深合作,在石油進口貿易正常運轉的前提下,堅持石油進口來源多元化戰略,保證供應的可持續和安全性。而在“走出去”政策的引導下,中國企業會持續保持在拉美地區的投資、競標等合作,并很可能在未來加大投資,使拉美地區成為中國重要的戰略合作區域。對此,中國正極力推進戰略、規劃、機制對接,加強政策、規則、標準聯通,完善“一帶一路”風險防控和安全保障體系,強化法律服務保障,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同時還推廣“決策中心”和“融資中心”的合作模式,競標拉美各國優質區塊,在合同延期中獲得新權益,以此確保中國在拉美各國石油投資項目的長期性、安全性及有效性。筆者認為,中國會通過加大石油區塊投資項目低碳減排力度提高能效以及加大節能技術的推廣應用等方式,實現進軍墨西哥、古巴等更多無上游油氣合作國的油氣市場并確保在拉美油氣市場擴邊連片的目的。
二是新能源將是未來深入合作的領域。2015年1月,在北京舉行的中國—拉共體論壇(中拉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上,雙方共同制定了《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合作規劃(2015-2019)》。該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強雙方在電力領域的合作和投資,包括發電、高壓及超高壓輸電、水資源規劃開發以及生物能、太陽能、地熱和風能等;加強可再生能源管理開發領域技術人員和專家培訓項目等。2021年12月,在第三屆中拉論壇部長會議上《中國—拉共體成員國重點領域合作共同行動計劃(2022-2024)》也明確指出:要促進雙方的能源資源合作,特別是向更加清潔和包容的能源系統轉變;同時,要拓展清潔能源資源相關新興產業的合作等。拉美地區可再生資源豐富,且拉美各國對清潔能源保持著旺盛的需求。為獲得高額的利益,大力發展新能源將在未來成為拉美各國促進經濟復蘇的重要手段。而中國是拉美地區第一大投資國,并且擁有新能源全產業鏈優勢,具有豐富的項目實踐經驗,加上國家投資政策的加持,在未來,中拉雙方的合作定會互補優勢突出、潛力巨大。筆者認為,中國將在拉美地區的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領域擁有廣闊的投資天地,未來必定會在太陽能光伏、水電、風電、清潔能源裝備、生物能源、氫能源與地熱資源等領域展開多層次、多渠道和多任務的深入合作。
三是將打造期貨市場,擁有定價話語權。2017年,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發布的《石油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推動原油期貨市場建設,深化國際能源雙邊和多邊合作,加強與國際能源署、能源憲章等國際組織的合作,增強中國在國際貿易和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話語權。因此,2018年開始,中國原油期貨在上海上市。這是首批以人民幣計價的期權品種。該期貨市場面向全球開放,有助于中拉石油貿易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規避美元的影響,進一步擴大中國在拉美的石油項目投資和石油進口規模,形成全方位的產業鏈合作,使中國獲得在國際油價上的話語權,有助于較為主動地接受國外期貨市場的石油定價。筆者認為,未來中國會繼續優化并完善上海原油期貨市場的交易機制,加快創新構建原油期貨相關金融產品,強化建設市場監管體系,形成完善的人民幣“傳統能源+新能源”貿易結算機制,規避中國無法參與拉美石油定價所帶來的風險,并致力于發展綠色金融,拓展碳金融市場。
四是將加大對海外基建項目的貸款支持。油氣項目建設投資大、周期長,雄厚的資金保障是中國能與拉美地區進行能源合作的關鍵之一。目前,中國已出臺了《關于對國家鼓勵的境外投資重點項目給予信貸支持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外資26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項目前期工作的若干意見》》(財政部令第38號)、《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項目前期管理規程(試行)》(財國合第5號)等文件。筆者認為,未來中國還會繼續鼓勵外經、境外投資發展的相關扶持政策及規定,通過推動金融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加強“一帶一路”基建項目的有序落地及實施,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上,通過探討建立銀企利潤共享和風險分擔機制,鼓勵中外金融機構以國際銀團、平行融資等方式開展基建項目合作,創新融資合作框架,發揮共建“一帶一路”專項貸款、絲路基金等的作用。
新的方向帶來新的挑戰。針對拉美地區復雜的政治和經濟形勢,為保證合作的可持續性,筆者認為,中國應打造多元的應對機制。其一,建立多元化國際石油貿易機制,加強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以及對多邊國際能源合作框架的建設。將國際貿易從單一模式轉變為多元模式,有助于中國企業適應復雜多邊的國際石油交易機制,提升競爭力、風險管理能力,為企業贏得有利的貿易機會。具體來說可以制定多邊貿易規則、創新對接方式、推進已簽文件落實見效、與更多國家簽訂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等。同時,要加強雙方海關、稅收、監管等部門的合作,實現更高水平的通關一體化;促進“一帶一路”倡議同區域的協同共建、國際能源規則的有效對接與協同增效,以及國際石油計價和交易貨幣的多元化及“去美元化”;推行新能源貿易、碳中和和碳市場交易等。其二,建設中拉各種投資風險管控機制。拉美地區國家較多,各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社會、經濟等不穩定因素,且成因復雜,會對中國在該地區的石油項目投資帶來很多不確定的風險。未來中國必須要加強對拉投資風險因素的分析,掌握每個國家的各種風險要素,研判隨時可能出現的異常變化,并相應地開展風險識別,打造完備的風險管控機制,幫助在拉投資的中國企業合理規避可能出現的政治、社會和市場等風險。其三,加強能源領域規則對接合作機制建設。不同國家與地區的監管條例對評價指標、可持續投資目標等信息提出了相應要求。中國應掌握拉美各國針對非本國企業資源投資的政策法規,并制定相關可持續的應對性政策規范,例如境外投資法律或環境指標等,為中拉更深入的合作以及國企長期、安全和穩定的發展保駕護航。